宣教系列
There is 14 product.

cc-my
西差會引進神學教育,走過大陸與台灣;自立教會從無到有,建立中國本色教會,五十年來,兩種形態的教會都要面對:承接屬靈遺產的必要,本地生根的迫切﹗
神學不是學院內的思維,乃是時代先知的聲音,提供屬靈透視與判斷力,以真理為基礎作出適切的回應;更靠神所賜的「屬靈道德勇氣」,明辨是非、靠主站立。

cc-my

cc-my
在華人社會文化圈「人觀」是熱門的話題,教會界也不例外。無論我們是來自哪一個宗教背景,無論我們的神學完全不完全,最關鍵的就是,我們的心是否朝向主、對主忠心,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最後被塑造成為基督的樣式,但願這成為你我人生的追求目標,被上帝塑造成為基督的樣式。本學刊以多篇文章和回應,就議題展現不同觀點。

cc-my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1947年國際學生福音團契成立時,中國基督徒學聯會乃當時最大的會員國,十九世紀末興起的「學生立志海外傳道團」,中國是他們最重視的世界學生中的直布羅陀,而這些成果,雖因政治因素與普世教會短暫隔絕,學生福音運動卻影響了民國時期教會事業的建立。中國教會的復興和增長,以及港、台教會的發展並進而影響了北美華人學生查經班,更為改革開放以後的大陸海外留學生與學人事工打下了基礎,這幾股力量合流,回饋了今日的中國教會,又繼續推動教會往前開展,產生了良性循環。這些歷史,值得我們回顧、感恩,和批判、自省。

cc-my

cc-my
就目前海峽兩岸局勢來看,其中正在互相招手,進行多方面的兩岸交流,其中也包括宗教層面。這是當前趨勢,將來如何演變尚不得而知,作者建議台灣教會應從歷史角度,從理論層面以及大陸信徒的經歷,對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過去所作的一切和當前角色有一番正確的了解。

cc-my
全球客家人口約8000萬:中國大陸6500萬,印尼1000萬,台灣400萬,信主的比例平均不到1%,按宣教學的定義,可說是華人中「最大的未得之民」!
作者對客家族群充滿負擔,曾多次進出中國原鄉傳福音。她大聲疾呼客家人並非福音的「硬土」,而是欠開墾的「荒土」,更是等待我們去耕耘與撒種的「沃土」!
書中建言具體可行:建立客家宣教神學,從客家遷移史切入福音信息,並從客家人重視家庭、看重孝道來推行追思三禮等敬祖事工,掃除客家人信主障礙,是不可多得的客家宣教實用手冊。
唯願關心宣教事工者都能人手一冊,舉一反三,從中得益,並為客家福音人材的培育代禱,使客家得救人數倍增!